今年1月初,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宣布改制引入投资的消息无疑是在医疗行业内投入一个重磅炸弹。公告里“佛山市二医院将改制并实施产权100%转让”的字眼意味着,社会资本或将全面“登陆”市二医,成为佛山医改又一注脚。
舆论顿时沸沸扬扬,同时,这则消息也给私人医疗机构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近来,禅城区政府网上关于新设立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门诊部的公告占据了大幅的版面。新设立的医疗机构频频公示,再一次证实了投资者投资医疗行业的热情高涨。
这是禅城调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来,引发的第一波设立私立医疗机构的小高潮。据记者了解,由于医疗机构间距等条件的影响,2011到2014年,禅城区仅有5间私立医疗机构,这里面包含了口腔医院和中医坐堂等机构。而2015年至今1个月内,禅城区的卫生部门就已收到30份有关设立私立医疗机构的申请。
事实上,去年禅城区的“两会”便把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被摆在重要位置,特别对公共服务改革领域的市场作用施以重墨,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市场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长久以来,由于政策及其他壁垒的影响,民营医疗机构的自由生长受到了阻碍,如今在壁垒消除的基础上,它们在市场上的缺位或处于弱势位置的格局有望得以打破。
对于市民来说,医疗市场资源的配置或将得到重新布局,一部分的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兴起后,市民便无须到大医院挤占仅有的医疗资源,或许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相关的医疗服务。
而一个新现象是,在政策放开后,“公立医院+民营资本”目前正在尝试联手突围,共同探索解决人才、资金、设备瓶颈问题。
医疗行业迎来自由生长时机
“原来的私立医疗机构设置受到各种限制,很少有私立医疗机构的设立申请。2011年到2014年,禅城区批准设立的私立医疗机构仅有5间。”禅城区卫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原来设立一家私立医疗机构必须受资金、与附近医疗机构的间距要求等条件限制,私人投资者想要设立医疗机构难度非常大。
调整后的《佛山市禅城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第一个焦点便是要促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该规划表示,禅城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其中,放宽社会力量办医的门槛被认为是促进投资者进入医疗行业的关键之举。“规划调整后,取消了民营资本设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类别、级别、数量的限制;取消对港澳台服务提供者举办医疗机构数量限制;还取消了医疗机构间距的限制。”该负责人表示,民营机构的“自由生长”并非完全不受拘束,虽然放宽医疗机构的办医门槛,但卫计部门仍然会严加监管,还将有退出机制,确保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该规划还鼓励和优先引入知名医院集团、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投资者在禅城区举办三级、高端、特色专科医院以及连锁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等新生健康服务业态;促进社会力量举办儿科、老年病、精神病专科、护理、康复、中医药保健、临终关怀、医疗美容等医疗机构。
另外,具备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数量限制,并取消药品零售企业的中医坐堂医诊所设置数量限制。
在此基础上,医疗行业迎来自由生长“土壤”,民营资本投资者的热情得以激发。据记者了解,禅城区近来公示的众多新设医疗机构均是民营机构,2015年至今1个月内,禅城区的卫生部门就已收到30份有关设立私立医疗机构的申请。
“公立医院+民营资本”模式的突围
如今,民营资本对于进入医疗机构呈现渴求的态度,除了新开设医疗机构,从现有的公立医院切入也成为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的突破口。同时,这还可规避新医院发展培育期过长的缺点。
在开放民营资本投资医疗行业后,区域内不少公立医院的院长都收到过来自民营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但对于医院转制,不少院长仍然持谨慎的态度。
市场有进入医疗行业的需求,公立医院也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如何把二者更好地结合,成为这两个群体间不断思考的问题。
“以前要新开一家医院非常难,必须经过重重审核。对于民营资本来说,必须符合医疗规划和办理各种手续,而对于公立医院的场地拓展,也并非易事。”禅城区一家医院的院长告诉记者,该医院早有拓展场地到社区中开诊所的计划,但一直搁置着,“即便公立医院要开新医院都必须经过层层行政审批,新的诊所还必须开在现有医疗机构的一定范围外。”
在新的政策放宽后,公立医院与民营资本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成为医疗行业内新的现象。记者了解到,目前禅城区某公立医院已经在探索与民营资本合作,在社区中开设门诊部。
“这里面有技术输出和经营管理的关系,医院负责输出技术和人才,企业则提供场地和仪器设备。”该医院院长告诉记者,如此一来,便解决了基层医院缺乏资金,民营资本缺乏技术和人才的问题。
一直以来,民营医院的发展陷入优质人才的短缺问题中。高端人才均集中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即便开出高工资,仍难以吸引优质人才的落户。
“医生们通常喜欢待在公立医院,不喜欢到私立医院工作,医生编制是整个行业的稀缺资源,大家都喜欢在体制内工作。”该院长表示,这是因为不少公立医院的名医生,在圈子内代表着一种权威,一旦到了私立医院,这种权威将一去不返。
资源共享成为新的政策措施下“公立医院+企业”合作的新路径。据悉,该医院的社区门诊部将在今年3月开业,目前正在公示中。
南方日报 2015/02/03